Board logo

標題: [轉貼]日本將帥列傳-德川家康 [打印本頁]

作者: 雷達    時間: 2005-7-18 08:24     標題: [轉貼]日本將帥列傳-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1541—1616),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江戶幕府的第一代將軍。

德川家康,1541年生於三河國岡崎,爲岡崎城主松平廣忠之長子,原姓松平氏,初名元信,後改名元康,最後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發迹於三河地方的一個土豪,在戰國時代逐漸上升爲戰國大名,到松平廣忠這一代時,松平氏已領有整個三河國。但其領國被夾在勢力較強的兩個大名尾張的織田氏和駿河的今川氏之間,地位很不鞏固。

1547年松平廣忠與尾張的織田信秀作戰,爲請駿河的今川義元援助,將六歲的家康送作今川氏的人質,但中途被織田氏所奪,監護在熱田有兩年之久(一說被扣在那古屋)。在此期間,其父廣忠被自己的近臣暗殺。1549年松平氏與織田氏講和,德川家康返回岡崎,僅十日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質。八歲至十九歲這十二年間,德川家康作爲人質住在駿河。

1560年桶狹間之戰,織田信長以奇襲大敗號稱東海道第一弓取的今川義元,今川義元陣亡。從此德川家康擺脫今川氏而獨立,1562年與織田信長結成同盟,開始全力經營三河。由於他求成心切,採取過激措施,激起了1563年三河國全境的一向宗起義。經過他近一年的攻戰,殘酷地鎮壓了起義後,才逐漸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基地。

1568年德川家康的同盟者織田信長進入京都,邁出了統一全國的第一步。這時已在三河打下了堅實基礎的德川家康開始採取東進政策。1570年他聯合織田信長在妹川打敗淺井氏、朝倉氏,將治所遷往濱松。但這時武田信玄也想奪取全國政權,爲掃清進軍道路上的障礙,屢次出兵遠江和三河。

1572年10月,武田信玄率四萬五千人大舉進軍京都。德川家康聞訊率自己所部及織田信長援軍一萬余衆迎戰于三方原。由於雙方兵力懸殊,且用兵之妙信玄又略高一籌,結果德川、織田聯軍大敗,死傷千餘,德川家康逃回濱松。此役德川家康雖然打了敗仗,但武田信玄卻十分佩服德川軍的勇猛頑強。武田信玄的猛將馬場信秀事後對信玄說:“看了三河軍的屍體,面朝我軍倒下的都是臉朝下,面向濱松倒下的都是臉朝上,這說明這些士兵都是向前衝殺時戰死的,因想逃跑而被處斬的一個也沒有。”據說德川家康就是經過此役而取得了“海道一雄”的名聲。

此後德川家康一面與武田氏對抗,一面加強領內建設。1575年5月,聯合織田氏於長筱之役運用新時代武器-火槍大破武田勝賴,1581年陷遠江的高天神城,把武田氏驅逐出遠江。

1582年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信長一死,圍繞政權落入誰手的問題各大名之間展開了激烈鬥爭。本能寺之變時德川家康正在界市,因急取近道經伊勢返回三河,才免遭危難。

德川家康返回岡崎後,發現中央的實權已被豐臣秀吉奪去。爲了積蓄實力準備將來與豐臣秀吉分庭抗禮,他更加堅定了東進的決心。不久發兵佔領了甲斐,同時把手伸進了信州。至1583年前後,德川家康已先後把三河、遠江、駿河、甲斐、南信濃五國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當時東海道地區兵農分離進行得很緩慢,還沒有象大內氏還沒有象大內氏和北條氏那樣形成大名的城下町,家臣和自己的封地還緊密地聯在一起,因此要控制家臣必須牢牢地控制住土地。鑒於這種情況,德川家康當時對所屬家臣一律採取給予封地的形式,通過土地這個紐帶來控制家臣。

這一時期德川家康也很重視發展領內的工商業。早在三河國時他就把三河的小山新市作爲“樂市”,免除各種稅役。遷入濱松後,他又整頓了各種工商業團體。征服甲斐後,統一了通過甲斐全境的度量衡,招攬外地商人到三河、遠江進行貿易。通過這些措施,德川家康不僅穩定了對新領地的控制,而且增強了經濟實力。

此後豐臣秀吉步步推進國內的統一,不久當上了關白和太政大臣,名副其實地掌握了全國政權。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之間也很自然地變成了近似於主從關係的一種關係。

豐臣秀吉征伐九州時,德川家康未被徵調,擺脫了一次巨大的消耗。但1590年征伐小田原北條氏時他參加了戰鬥。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封于關八州,年貢260萬石。1590年8月1日德川家康離開五國遷往江戶(現東京),從此採取一系列措施,權利經營關東。

首先,採取新辦法配置家臣。德川家康在靠近江戶的武藏、相模等地,集中了直轄地和封地在一萬石以下的下級家臣。萬石以上的高級家臣配置得儘量遠些,分佈的密度是關東的西南部略稀,東部與敵對性大名接壤的邊境地帶較密。顯然,這樣配置是一種臨戰體制。而且他在進入關東的同時,便決定將封地換算成産量發給家臣。這些措施對進一步控制家臣,鞏固關東新領地起了很大作用。

其次,德川家康爲了調整農村中的租佃關係,穩定新領地的秩序,還開展了大規模的檢地。其具體辦法是,在土地登記冊上,在隸屬農民登記人姓名的右上方標上人名肩書,表明該人耕種的土地其領有權是屬於哪個名主的。這樣做,是既承認身爲領主的名主的土地領有權,使其負擔交繳年貢的責任,另一方面又承認租佃者尚不穩定的耕作權。這種措施對治理關東這種比較落後的地區是得策的。

最後,德川家康也十分注意發展領內的工商業。爲了解決陸路運輸和吸引外地商人來江戶經商,從江戶和周圍農村徵調人夫建立了道中雲馬役。爲了解決水路交通問題,組織人力挖掘溝渠,使船舶可以直接停靠江戶城下。又指定專人管理領內的度量衡;委託從舊領地跟來的土豪式商人發展江戶的市區建設和對工商業進行管理;1592年以後,鑄造了號稱武藏小判的一兩金幣,以促進貨幣流通。隨著江戶建設的步步進展和工商業的繁榮,外地商人紛紛來到江戶。德川家康對關東的建設,爲他後來奪取全國政權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支援和鞏固的根據地。

1598年豐臣秀吉於征朝之役中在等候中逝去後,德川家康身為豐臣政權下五大老之首,正式實行取代豐臣政權的陰謀。1600年,他進攻五大老之一的上杉景勝。接著於當年9月發動關原之戰打敗西軍首領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掌握了全國政權。1603年2月,被朝廷任命爲征夷大將軍、右大臣、源氏的長者(即源氏的族長、家主)。同年,他在江戶開設幕府。1605年,把將軍職讓給了兒子秀忠,退居駿府城,但作爲大御所仍然掌握著軍政實權。1615年5月大阪(今大阪)之役,滅掉豐臣秀賴,實現了所謂的“元和偃武”。1616年3月,出任太政大臣。4月17日死於駿府城,終年76歲,葬於久能山。翌年,追諡正一位,受東照大權現的敕號,後改葬日光山。




歡迎光臨 雷達部屋論壇 - 香港討論區 ! 電台資訊的論壇 (http://bbs.lritat.co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