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母親的抉擇」○八年度首十一個月,已接獲二百零七宗未婚媽媽求助個案,較○七年度同期上升一成半,當中三成五個案、即約七十二名未婚媽媽更非首次懷孕,或已曾墮胎。有年僅二十歲的未婚媽媽直言,她的廿三歲朋友更曾墮胎十七次,又指每次往內地墮胎只需二千元。民建聯建議政府加強學生的性教育,亦可選擇透過互聯網和教育電視灌輸正確性知識。
據「母親的抉擇」的數字顯示,○八年度頭十一個月共接獲二百零七宗未婚媽媽的求助個案,有一百三十五宗、即六成五個案屬首次懷孕,反映高達三成五、即約七十二宗個案涉及的未婚媽媽,在求助前曾經懷孕一次或以上,情況嚇人。
「有個廿三歲朋友曾墮胎十七次,由於朋輩間都缺乏性知識,只知道到內地墮胎每次只需二千元。」今年二十歲的欣欣(化名)已育有一名三歲兒子,她說,十六歲第一次懷孕後選擇墮胎,但半年後再次懷孕,由於喜歡小孩,她不理男友反對,堅持誕下麟兒。直至兒子半歲時,兩母子開始受到男友毒打,她後來更發現男友有第三者,當時一時衝動,曾想抱子跳樓,慶幸獲街坊勸喻,未致弄出人命收場。
只有中三學歷、現時失業的欣欣坦言,過去工作時因需請產假而受到歧視,最後更被炒魷魚。她指,「生活最困難莫過於政府的託兒服務不足,而需聘請專人湊仔仔,每個月金額高達五千元。」但被問到是否後悔未婚產子,欣欣不禁流淚道,「決定要生時已知道生活艱苦,但每日回家看到仔仔便會感到高興。」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琼認為,母親的抉擇的求助數字,並未反映事實的全部,因為並非所有未婚媽媽都會選擇求助。她呼籲,政府應由小學開始加強性教育,如透過教育電視或互聯網灌輸正確性知識;而家長亦應與時並進,明白家庭性教育的重要。
婦產科專科醫生余啟文相信,該名墮胎十七次的廿三歲女生,誤將墮胎視為避孕方式,但長遠來說,她可能面對提早閉經、子宮頸鬆弛及子宮內膜黏連等問題,令日後再想產子時,增加小產及早產機會。
原文請點擊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330/3/bfti.html
本文轉載至 Yahoo!